傳統中式家具師法自然的體現擺布
傳統中式家具師法自然的體現
受“天人合一”思想及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影響,中國古代匠人在設計制造家具的活動中非常重視對自然事物及現象的模仿與效法,但這種模仿與效法并不是簡單地或膚淺地臨摹物象,而是結合自身體悟而進行的主觀創作。莊子講“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莊子·知北游》)。在禪宗則是“法爾自然”“萬法如如”,都是強調對山水自然的觀照。又如南朝宗炳在《畫山水序》中所說:“圣人含道映物,賢者澄懷味象?!保ㄗ诒懂嬌剿颉罚┮簿褪钦f,在反映自然和師法自然的過程中需要有自身完整的主觀境界,并在逐漸凝練、抽象并剔除雜質的過程中觀察、體驗、品味物象的內在情韻,從而在不斷否定、不斷明晰又不斷融合的過程中達到對自然的再現。白居易所講“大凡地有勝境,得人而后發;人有心匠,得物而后開”(白居易《白萍洲五亭記》)亦是此理。如宋代黃伯思所做《燕幾圖》中記載的燕幾,是指一種按一定比例制成大(二)、中(二)、?。ㄈ┢叻N長方形桌具,經過周密的計算和擺布,其桌面能靈活變換組裝成25體76種組合,“縱橫離合,變態無窮”,作者根據組合出的形態分別命名,如“函三”“屏山”“磬矩”“瑤池”“金井”“鼎峙”“斗帳”“球門”“石床”“懸簾”“杏壇”“雙魚” ;明代戈燦的《蝶幾譜》中記載的蝶幾則將長方形桌面轉化成十三面三角形和梯形桌面,排布方式更加靈活多樣,可組成亭、山、鼎、瓶、蝴蝶等一百三十多種形式,這些組合形式大多來自于自然物象,而使家具布局擺設具有自然意趣(如圖3-20)。
在中式傳統家具設計中,“師法自然”主要表現在對自然物象的模仿及對自然界秩序原理的應用。
(1)模仿自然物象
“觀物取象”作為古代文化最樸素的實踐認識法則 ,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衍生出的重要設計思想,圣人以天地自然為本,造物者莫不“仰觀俯察”“觀物取象”,將從自然觀照中獲得的靈感與妙悟靈活運用于創作之中,書畫藝術詩詞歌賦如是,家具設計亦如是。傳統中式家具不單純是滿足使用功能的需要,受中國傳統哲學及審美的影響,其中也暗含著諸多象征天地萬物關系的陰陽五行的概念,并結合事理觀念形成特殊的內涵性語意。自然物象精意微妙,如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原道》中談及自然之道時說:“傍及萬品,動植皆文:龍鳳以藻繪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畫工之妙;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夫豈外飾,蓋自然耳?!边@盡管是指自然對文學藝術創作的啟迪作用,但對于家具設計同樣說明“自然是啟發設計師創作靈感的最好教材,自然物象的建構秩序是設計形式的重要演化資源”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