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多采用具有動感的曲線線條增強動感特征
與靜態自然呈現出的“靜逸”相比,動態自然則表現出“動逸”的特征,即在表現效果上強調一種“勢”的趨向或變化,如曲線的飄逸靈動,形體結構的舒展或收縮形成知覺力的張弛等。在中國傳統美學中,靜態自然以清、冷、幽、遠等為主要特征,常表現出靜謐的優雅;而動態自然則以曠、古、壯、疏等為主要內容,主要體現出運動的氣勢與張力。中國傳統書畫對于動態自然的效法也頗為廣泛,如書法中的行書和草書主要以動態的變化、運動、穿插、避讓和險絕取勝,表現出“山風海濤”般的運動美與氣勢美(如圖3-46),同樣,繪畫中筆墨的濃淡變化,線條的起承轉合也會突出明顯的動勢,如石濤、傅抱石等人的山水畫往往在筆墨變化中顯出大自然的蓬勃生機,如李安源 形容石濤繪畫“筆鋒捭圃,汪洋恣肆”,傅抱石繪畫“毫飛墨噴,風旋水瀉,狂放飄逸,大氣磅礴”,皆是對自然之“動”的有力表現(如圖3-46,圖3-47)。傳統中式家具整體造型主要呈現出靜逸特征,但在具體造型要素上則多采用具有動感的曲線線條,如靠背、腿足多用“S”形曲線,尤其是在床榻、桌案等體量較大家具的腿足上采用膨脹線性,更使得家具形成穩定感的同時具有堅實的張力(如圖3-48)。這種增強動感特征的做法既可以避免家具造型的呆板僵滯,而且能夠賦予家具生命的律動,是現代中式家具應該予以借鑒和繼承的?,F代中式家具設計更注重造型的靈活性,力求家具造型有利于家居空間氛圍的塑造,相對于現代橫平豎直的居室構造來說,家具中的動感線條無疑是調節視覺平衡的最好形式。如圖3-49為朱小杰設計的銅錢椅,在借鑒明式圈椅的基礎上采用兩個流暢的弧形曲線完成上下部分的連接,加上水曲柳的材料柔韌質感,使整體呈現出“弱柳拂風”般的動態特征。再如圖3-50聯邦家私“家家具”系列靠背椅則是整體以曲線為主,其自然流動之感尤為強烈,但卻能在增加悠閑情調時仍不失圓融典雅的東方情調,可以看作是效法動態自然狀態的典范??梢?,現代中式家具對動態自然狀態的效法通常體現在曲線線條的應用上(西方現代家具則較注重曲面表現),而且需要結合傳統家具造型中曲線應用特征,從而在造型表現中即豐富自然意趣又不失中國特征,但就曲線的形式及表現手法,則不必拘泥于傳統家具的用法,可以根據現代審美觀念和自然動勢的表現手法加以創新應用??傊?,現代中式家具對動態自然狀態的效法應注重“逸”的韻味表達,而不單單為“動”而“動”,應兼顧整體的“靜”。
現代中式家具表現自然的方式
如前所述,自然在漢語中有兩層意思:一是指相對于人生和藝術的自然界及其物象;二是指自然而然,即一種率真、隨性
新中式紅木家具測評網
的本真流露,在藝術審美中通常表現為“初發芙蓉”的天然美感,而與雕飾和矯揉造作相對。但這并不是說雕飾就不能表現自然,而是在于雕飾的對象與“度”的把握。誠然,“不假乎人之力而萬物生焉”(王安石《臨川集》)是一種最本質的自然,但對于家具這等人造物來說本質上包含著主體的創造精神,自然的表現應是借人力來表現“天工”,強調原初的質樸和不露人為斧鑿巧飾的痕跡,而對于審美來說,則是要求順應對象的本然狀態,形成返璞歸真的藝術特征。所謂“妙造自然”(南朝謝赫《二十四詩品·精神》)“筆補造化天無功”(唐李賀《高軒過》)也是強調人工在師法自然的基礎上可以獲得自然的藝術境界。對傳統中式家具來說,從整體到局部細節幾乎都著力于表現自然,既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盡管清代中后期家具對自然的表現過于繁縟而且到了炫技的程度,但也增加并拓展了表現自然的素材和方式,同樣為現代中式家具設計凸現自然特征提供了幫助?,F代中式家具設計應借鑒并吸取傳統中式家具表現自然的方式和形式,結合現代家居時尚及審美特征來獲取自然的感官體驗。通過對自然的表現,現代中式家具既可以與傳統家具具有相似的自然審美趣味,而且能夠提升現代家居空間的自然氛圍,從而在充斥著鋼筋水泥等非自然環境中融入自然的意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