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工藝品題材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
刺猬紫檀測評網 木雕,是我國五大雕塑傳統(陶、木、石、銅、泥)的組成部分,是按材料分類的雕塑品類。會館的建筑裝飾常用的材料有椴木、楊木、梨木等。一般構圖都以圓木周邊寬度為限,大多木雕以人物、花卉、山水、樓臺、亭閣、水禽、瑞獸等為題材的作品。會館的木雕十分講究刀法和風格,以及利用材料本身自然的特點去尋找材料內在的表現力,在表面的色澤、紋理、結構等微妙變化中相形度勢、因材施藝、量形取材,加以斧鑿,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韻味。中國有長期的木雕傳統,發展到清代和古建筑一樣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因而,會館的木雕藝術成就最高、規模最大、數量最多、題材最豐。在中原地區首 圖5-32 傳統家具中的結構性線條 Fig.5-32 Structural curves in traditional furniture屈一指。山陜甘會館每座建筑物的木構件上,特別是大殿和廂房檐下的桁、枋、雀替、擋板、垂柱等,幾乎遍布木雕裝飾。采取的雕刻手法有圓雕、半圓雕、高浮雕、淺浮雕、懸雕、透雕等多種技法。在人的視點與雕刻面的關系上,創造了焦點透視、散點透視、破時空透視等藝術形式,廣泛利 現代中式家具的風格特征從總體上決定了設計形式的語義傳達和表現內容,但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形式表達方式和表現效果則是多樣而富于變化性的,因此在具體要素的應用上應考慮其語義象征與中式文化特征的統一與協調,同時又應與傳統中式家具的形式要素形成差異性的融突,純粹的移用或解構只能是在形式表層獲得相同或相似元素識別,這種識別往往是具有復古、叛逆、戲謔意義的 現代中式家具設計的系統分析方式的確立有助于形成明確清晰的設計思維脈絡,并通過將設計方式轉化為解決系統構成要素關系的方法,而根據確立的三個系統層級來探討適用的理論方法。本書通過對設計相關理論的滲入分析,分別就不同系統層次導入了相應的設計理論作為實現系統和諧的指導原則,并通過實際的設計案例來分析并驗證理論的適用性和應用層面,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用有限的空間,通過起位升降、線條流暢、光影處理等造成的視點錯覺,達到了非常巧妙的藝術效果。會館的木雕題材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與三國相關的故事有“古城會”、“長板坡前救阿斗”、“劉備訪龐統”等,這些故事畫面,構圖精練,刀法簡約,生動地把關羽、張飛、劉備、趙云、龐統各自的身份、性格、地位表現得淋漓盡致,并重點突出了“義”、“勇”、“求賢”的主題。表現親情和孝悌的內容有“孟宗哭竹”、“九獅戲繩、帶”等?!熬弄{戲繩”的畫面,獅舞繩飛,上下盤旋,繩索自然流暢,如同真繩一般,可見其刀法功底。獅子逗人喜愛,幼獅伏在母獅的背上,母慈子愛,相互親昵,頗有人情味?!熬弄{”諧音“九世”,寓意“九世同堂”,突出了一個“情”字?!懊献诳拗瘛北磺擅畹匕才旁跂|廂房的一個雀替上,幾株稀疏蕭瑟的老竹下邊跪著一個人,一手扶竹,一手掩面哭泣,面前長出兩棵新筍,這就是中國有名的二十四孝圖之一的“孟宗哭竹”。構圖簡練,刀法細膩,顯然寓在勉“孝”。表現神話故事的有“放牧八駿”、“劉海灑錢”、“和合二仙”、“樵子遇仙”、“帝俊八子”、“八仙慶壽”等。這些畫面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在里邊,看畫悟道,你會感到這些神仙們確有不少可愛、可敬之處。這些神仙鮮活生動,音容相貌,栩栩如生。在“放牧八駿”圖中,每匹馬或靜或動,或奔或嘶,宛若活物,有強烈的立體感。表現民間風俗內容的有“街頭即景”、“佛門進香”等。在西廂房南北次間的額枋上各雕刻有一幅民間風俗畫。南次間一派水城風貌,主干道是河水,船行于街心。船上一女子懷抱琵琶,正在彈奏出悠揚悅耳的曲子。一人在船頭演唱,表情詼諧。船后一女子,頭戴大沿帽,寬衣博袖,雙手搖櫓,悠然自得。畫面以游船為中心,四周有騎馬坐轎的達官顯貴,輕搖合扇、嬉皮笑臉的公子王孫,有婦女兒童、老翁健嫗、手持斧鑿的匠人、擔擔叫賣的小販。畫里25個人物,表情不同,姿態各異,刻畫入微,惟妙惟肖。開封有“北方水城”之譽。這幅水城風俗畫是專題描寫開封還是泛指?容以后考證,再下斷語。北次間主要描繪的是街頭即景,其雕刻的高樓、房舍、橋梁、流水比例適中,線條流暢;雕刻的人物有騎驢的老者、過路的婦女、進餐的客人、斗耍的頑童、擺攤的小販,尤其是有一個頑童將一醉翁的酒壺頂在
頭上“偷”走了,醉翁在后追趕,令人感到妙趣橫生、如臨其境。這些木雕人物造型一般注意突出各人不同的年齡、面貌、神韻、衣著、動態等,避免了與南次間水城即景的形式雷同。表現動植物的內容是山陜甘會館雕刻技藝的另一大主題。祥禽瑞獸有龍、鳳、獅、馬、麒麟、鹿、羊、猴、松鼠、仙鶴、喜鵲、鴛鴦、青蛙、鷺鷥、蝙蝠等;植物有石榴、葵果、蓬蓮、葡萄、柑橘、荔枝、仙桃、松、竹等;花卉有菊、牡丹、梅花、蘭花、荷花等。這些動物和植物都能各自獨立或相互配合形成一組組的吉祥圖案,大多是以祝愿人們多福多壽、人丁興旺、祈瑞納吉、合家安康、百事如意、天下太平、錢財廣進、榮華富貴等為內容。從刀法技藝上看,會館木雕題材的匠師們用他們傾盡心血的態度、熟練高超的技藝,充分發揮智慧和想象力,把鳥獸雕鑿得活靈活現,瓜果如同真的一般,石榴啟唇含珠,葡萄晶瑩欲滴,極富裝飾味。尤其是大殿檐下兩側的二龍戲珠、鳳凰牡丹,雕刻得最為精彩。蒼龍騰云駕霧、鳳凰振翅欲飛。龍頭鳳首突出于畫面之外,伸向空中。工人們匠心獨到地采取圓雕手法(民間稱為懸雕),使龍與鳳的造型適應多角度欣賞,這樣的技藝手法使龍鳳更具立體感、韻律感、跳躍感。大殿內部梁枋上,木雕彩畫相應成趣,琳瑯滿目。卷棚前后檐60個拱眼板,每板兩面雕刻,計有120幅畫面,內容多為神話、戲曲、民間故事等。每一間的上方橫梁上都有精美的匾托,說明當年的巨匾不少。內檐額枋上雕刻的“二龍捧壽”、“蝙蝠撲云”,其技法之高超不亞于外檐。山陜甘會館的木雕藝術,布局精巧、繁而不亂、構圖緊湊、疏密相間、豪華精麗、巧奪天工。其題材、技藝不乏典范之作,包含的史學、美學、文學、民俗學價值更是十分寶貴。以“雕梁畫棟”、“鬼斧神工”來贊美會館的木雕藝術,是恰如其分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