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世家陳舜羌木雕藝術館第三代木雕傳承人
刺猬紫檀測評網 &n 從人的使用角度出發,現代中式家具的比例和尺度首先必須和人體尺度、能力范圍及生活習慣結合起來,因為家具的尺度和比例不僅同形體大小、組合關系及構成空間有關,更重要的是直接影響著人的使用方式和人的行為。比例和尺度不僅影響家具的形式美,而且也關系著在與人的接觸過程中的適用性及人與家具比例的和諧性,如過于宏大雄偉的寶座會增強家具的氣勢,但卻影響人就座其中的舒適性,并顯出人與家具比例的失調。在現代人體工學的基礎上,家具的尺度和比例的設置通常以人體的尺度和比例作為參照標準,根據實際需要而定,如圖5-52為現代家具設計中所采用的人體尺度和比例模型,而在此基礎上也形成了相應的家具尺度和比例應用的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從而規范了家具與人、家具與家具之間的尺度和比例關系,可以作為現代中式家具設計的參考。此外,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家具的尺度和比例關系也形成了一些固有的特征和常用形式,這些特征也為現代中式家具承繼并呈現中式家具語義提供了相應的參考。bsp;本月,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事業再添喜訊!木雕世家陳舜羌木雕藝術館第三代木雕傳承人、館長、木雕大師陳樹東開始承接北京人民大會堂廣東廳的木雕裝飾工程,力作不日“登堂入室”,實現了一門三代木雕大師作品50年來先后被人民大會堂收藏并懸掛于廣東廳的“文化神話”,成就一段當代名城文化傳承時代佳話。 ??? 歷史歷歷在目:1957年,該世家“祖師爺”、木雕大師張鑒軒和高足陳舜羌師徒聯手創作出木雕蟹簍力奪國際造型藝術展銅質獎,向世人初展潮州木雕的藝術魅力;1961年,張陳師徒參加人民大會堂廣東廳木雕裝飾工程,完成大型木雕壁掛四件、大屏風一件,此為陳家第一代作品入選大會堂的“ 圖5-41 各種材料在現代家居中的應用 Fig.5-41 The used materials in modern house處女作”;1978年,陳舜羌、陳培臣父子赴京參與人民大會堂廣東廳的木雕雕刻裝飾工程,第二代傳人的作品又進入該最高殿堂了。 ??? 1998年,人民大會堂廣東廳再度更新裝飾,由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分院設計、陳培臣雕刻的木雕作品《嶺南佳果》獨家入選,標志著該世家第二代傳承人的木雕精品“獨家”榮登大會堂。 ??? 2000年,由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分院設計,陳培臣主雕、其子陳樹東參與雕刻的《嶺南佳果》大型素雕精品再入大會堂廣東廳,裝飾于大屏風上,至此,陳家第三代傳人“接班”成功了。 ??? 2009年,受廣東省委委托,在潮州市黨政關心下,陳樹東雕刻了7米長、2.6米寬、20厘米厚的巨幅木雕掛屏《嶺南神韻》安裝懸掛于中共廣東省委1號樓貴賓接待室。 ??? 2012年,人民大會堂廣東廳再次增設木雕裝飾,陳樹東創意主雕的系列木雕作品受到主辦方專家學者的認可,將于8月5日率隊赴京安裝,預計8月中旬全面竣工。 ??? 這無疑是一部木雕世家的“藝 以人為中心的設計是指設計應滿足人們的物質和精神需求,而且應像威廉·莫里斯所倡導的,設計應是具有民主性的,而不只是屬于貴族的,通過多樣化的設計來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也就是說,設計應針對馬斯洛的需求層次選擇相應的設計方式,最終實現相應的產品形式,其設計模式基本上是將需求向產品轉換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設計師需要對概念化的需求層次的表象和意涵加以調查、分析和解讀,并針對其有形的、物質的、行為的、社會的、意識形態的、無形的等屬性確定設計方式和理念,進而達到需求和產品之間有效、合理與對位的關聯性。術傳承史”,也展現出“潮州木雕”的歷史底蘊及文化魅力?,F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潮州木雕代表性傳承人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培臣自幼隨父陳舜羌學藝,通過幾十年藝術實踐,技藝出眾,造詣頗深,在立體通雕“龍蝦蟹簍”的創作上尤獨具一格。2000年,他創辦了陳舜羌木雕藝術館,致力于傳統木雕工藝的創新和傳承。 ??? 其兒子陳樹東生于1970年,自幼在祖父和父親身邊耳濡目染,對潮州木雕產生濃厚興趣,1985年始從業,二十多年來深得其祖輩真傳,工夫扎實,敢于創新,2009年起正式接任陳舜羌木雕藝術館法人代表、館長。接任以來,陳樹東深知作為木雕傳承人的責任之大、擔子之重,在指導學徒創作之余,常常思考著如何把傳統木雕工藝與現代建筑裝飾相結合,如何使傳統木雕藝術品適應時代
的發展,積極探索當代及未來行業趨勢和市場需求,不斷改良和創新了立體鏤空木雕擺件、墻飾掛屏和雙面木雕大型屏風擺件等,深受藏家喜愛,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各類工藝精品展,屢獲殊榮。 ??? 傳統工藝的傳承和發展,離不開一代代人的默默耕耘、薪火相傳。國際漢學大師、國學大家、西泠印社社長饒宗頤教授在本月聞之,欣然題寫“重于傳承”四字墨寶贈為勉勵。三代木雕傳承人木雕作品均“繼承”入選人民大會堂,不僅為潮州爭得榮譽,也為世人留下一段精彩故事,必將留芳中國傳統工藝美術青史。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