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官府皇宮大宴賓客俗稱寶劍腿
研習君語
家具的出現,無疑讓生活變得更加舒適和豐富多彩。日常起居、工作學習、婚喪嫁娶、招待親朋,家具總是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伴。家具的實用功能,也讓我們能夠透過它看到一個時代的生活方式。今天我們來看一張——酒桌。
酒桌是一種比較矮而窄,以帶吊頭的為常式,形制較小的長方形桌案。從形制上看顯然是案形結體,卻被稱曰“桌”,可謂是命名上的一個例外。
明 鐵力木插肩榫酒桌
酒桌之名的由來,尚未查到文獻根據,但古畫所見,多用以陳置酒肴,明人畫本更為常見。故名曰酒桌,自有來歷。
酒桌遠承五代、北宋,常用于酒宴。就工藝上的專業程度而言,專業的酒桌在宋代就已經開始出現了。
明 朱漆插肩榫酒桌
宋朝酒桌有個名字叫“鶴膝棹”。
關于鶴膝,原有兩指,其一指兵器中矛的一種?!斗窖浴肪砭牛骸懊f細如鴈脛者,謂之鶴厀?!弊笏肌秴嵌假x》“家有鶴膝”,劉良注:“鶴膝,矛也,矛骹如雁脛,上大下小,謂之鶴膝?!?/p>
其一為竹名,見于宋人所作《淳熙三山志》和《筍譜》,元李衎《竹譜》卷五:“鶴膝竹,又名木槵竹,生杭州西湖靈隱山中,節密而內實,略如天壇藤,間有突起如鶴膝?!柄Q膝棹,當是取鶴膝竹的形象而用來形容中間突起若竹節的桌子腿。
鶴膝桌,選自王處直墓壁畫
宋人《六尊者像》局部
宋徽宗《聽琴圖》局部
大理國《張勝溫畫梵像》局部
我們現在有些老木匠也管這種樣子的酒桌叫箭腿或牛鼻腿酒桌。
鶴膝桌子的形象,五代畫作中即已出現,如河北曲陽縣王處直墓壁畫。又有故宮藏舊題唐盧棱伽實為宋人之筆的《六尊者像》、宋徽宗《聽琴圖》,又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宋時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梵像》、宋《人物圖》,而由《人物圖》尤其可以看出它的布置。
宋《人物圖》
鶴膝棹是由最早的茶床演變而成,說是桌,實際更接近于案??串嬁芍?,酒桌在宋代的使用有喝酒、飲茶、書畫、陳列、供香等多種功用。
到了明代酒桌的主要功能就是飲酒用膳,為了防止窄狹的桌面上碰落器物,明代的酒桌邊緣多起陽線一道,名曰“攔水線”。
石面朱漆酒桌
且傳世實物較多,原因是明代宴飲,往往主客兩人共用一桌,賓客多時,則人各一桌,所以當時這類家具的需求量就大大增加了。
這幅描繪家庭宴客并帶有戲曲演出場景的繪畫,是明代崇禎年間刊刻的《金瓶梅》插圖。由圖中所繪,我們能得窺明晚期與家具相關的一些信息。首先,家宴是兩人一桌,一張酒桌配兩把燈掛椅。酒桌很寬,與書案畫案的寬度無異。燈掛設椅披,酒桌有桌圍,桌圍只設于桌前,而兩側任其空敞,與時下戲臺上的桌圍三面遮擋有所不同。
同時明代的工藝較宋代有所改進,使酒桌在保持自身原有的功能以外,還具有了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情趣。
晚明 黑漆嵌螺鈿酒桌
此外,還有式樣相同而體形稍大,硬木或柴木制者。柴木制者為日用品,或任其素白(俗稱“白茬”),城鄉飲食店多有之,回民小吃店尤為常見?;蛏嫌推?,過去家伙鋪租賃給婚喪之家使用,通稱“油桌”。
這一說法認為,這種家具多在市肆餐飲業中使用,經常沾染油污,故被大眾叫做“油桌”。
在很多古畫中也能找到這一形象,如五代的《韓熙載夜宴圖》,宋代的《羲之寫照圖》、河南的《白沙宋墓壁畫》等等,還有大量出土的冥器模型,都清晰無誤的向我們標明了此類小案是用來擺放美酒佳肴的。
《韓熙載夜宴圖》中可見酒桌的使用場景
因“油桌”之名尚無證可考,因此有另一說法認為應為“肴桌”,很可能油桌的“油”音,就是肴字“搖”音之轉。由此我們口語相傳的油桌二字,也有理由和可能寫成“肴桌”。
酒桌的形制極其古老,千百年來變化不大,受宋風影響結構多簡約合理,不易散壞。主要以案形結體為常式,仍不外乎夾頭榫和插肩榫兩種造法。
晚明 黃花梨插肩榫綠紋石面酒桌
插肩榫結構,我們俗稱“寶劍腿”結構,此類酒桌檔次較高,常有優美的壸門曲線和復雜多變的足部雕飾,并多帶有攔水線。
晚明 黃花梨插肩榫綠紋石面酒桌
另一種夾頭榫結構,往往帶有挺勁優美又高高躍起的羅鍋棖。
明 黃花梨理石面酒桌
有的四足可拆下,牙板兩端有木軸者,平時可拆散折疊存放,用時由桌面下活插銷固定腿足。
清 黃花梨折腿酒桌
這種可拆裝的酒桌多用鐵力木等較高檔的硬木制作,既節省空間,又堅固耐用,以適應官府皇宮大宴賓客之用。
評論